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27日
青藏筑路情
张敬坤
文章字数:2973

  翻开记忆的相册,抹去些许的灰尘,一幅幅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这些珍藏在记忆中充满自豪的场景,是流淌在我身上的血液,铭刻于我心头的珍宝。尽管时光荏苒,脸上多了皱纹,白了发髻,但永远不变的是记忆里挥之不去的青藏铁路情。
  “祖脉昆仑下,奔腾看铁龙。风霜何所惧,一路到天穹。四千里巍巍钢轨路,几百万默默铁道人。且观天路,雪域高山;湖沼密布,冻土复繁;千沟相连,万壑阻拦。风雷雪暴,举步蹒跚;飞禽不渡,野兽无前;风餐露宿,日夜难眠。”这是我看到过描述最贴近青藏铁路的诗句。
  如今青藏铁路顺利通车至今已有十五个年头了,仍然清晰地记得当年二十多岁毛头小伙的我,怀揣着多挣钱娶媳妇的梦想,坐着中铁一局的大巴车来到青藏铁路南山口铺架基地的场景。初上高原,都要在南山口铺架基地稍作适应性停留,感觉没有大家说得那么恐怖,呼吸通畅、精神抖擞,两天的调整和医院的检查没有一点高原反应,我更坚定了人定胜天的信心,单位每人还发了一瓶红景天和六味地黄丸。第三天大巴车载着怀揣梦想的青年向着工作的岗位海拔4700米的安多铺架基地行驶,当汽车随着海拔的升高,氧气的减少,一车生龙活虎的同事们都默默无语“享受”着高原的缺氧反应,当汽车翻越5220米的公路海拔最高点唐古拉山口时,很多同事都出现了高原反应,头晕、胸闷、气短、恶心、等症状,大家不约而同地打开氧气袋,吃起红景天。昏昏沉沉地坐了十几个小时的车,终于熬到了安多铺架基地。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写着“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中铁一局安多铺架基地欢迎您”的大门楼。汽车驶入基地,我提着行李走下了汽车,安多的天格外的蓝,可以用深蓝色来形容,白云低到你感觉站到山头上用手就能摸到,这么美的景色与在车旁哇哇作呕的同事有点格格不入。先前到的同事们已经为我们安排好了住宿,大家放好了行李,基本上都选择了适应性睡觉,一睡就是一天。
  第二天开始点名,青藏铁路工作正式揭开帷幕,我学的运输专业,青藏线工种是值班员,有的时候也要参加调车作业,青藏线的天气真是喜怒无常,一天见四季是常有的事,6月份还要穿皮夹克,太阳晒在身上感觉很热,刚把皮夹克脱了,一朵乌云飘过就下起了大雨,大雨还没停就变成了冰雹,一会又变成了雪花,刚刚庆幸还好穿的是皮夹克,炙热的太阳又从乌云中跑了出来。一天脱衣服、穿衣服、换衣服十几次。我最终还是被青藏线恶劣的天气征服了,感冒、发烧、咳嗽。青藏线高海拔,最害怕感冒发烧,稍微治疗不及时就容易引发肺气肿,之前就有同事因为肺气肿被送下了山进行治疗。我还好,身体素质不错,两天时间就把感冒发烧治好了,但是咳嗽一直好不了,最后每天咳得肺痛,晚上翻身都翻不过来。因为我在家就有支气管炎,平时就咳嗽,但是一喝贵州神奇止咳露就会好,我也到医务室开了两瓶止咳露,平时两天喝一瓶,现在一天喝两瓶,只要一咳嗽就打开喝一口,最后整整喝了24瓶,才把我的咳嗽止住。在生病最重的时候,父母打来了电话,问我的工作情况,最终还是没忍住,在电话的这头哭得哇哇的,最后通过同事和队领导的开导,还是战胜了病魔也战胜了心魔,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去。
  那些震天撼地的感动,那些沧桑豪迈的灵魂,化作千里铁路,前进在苍茫茫的青藏高原。随着工程的进度,我们的施工点也从安多基地搬到了前方工地,第一站就是托居站,记得第一次去前方开站,一皮卡车5个人,带了两个帐篷3张高低床,一直开到一个荒无人烟的路基旁停下来,站长告诉我们这就是托居站,我们走下车,方圆百里荒无人烟,我真不敢相信这就是车站,但我们还是在气喘吁吁中搭设好了两个帐篷,床和被褥也都铺好了,大家坐在帐篷里说着话,等着后勤车的到来,不知不觉天就黑了,我们点上了蜡烛,还在讨论着后勤车来了,晚上吃什么,突然蜡烛无声无息地灭掉了,帐篷里一片漆黑,再用打火机点着了蜡烛,不到一分钟又灭了。早就知道青藏高原缺氧,第一次见识到了真正的缺氧,还是把我震惊了,氧气缺得连蜡烛都点不着了,我们五个人都不说话了,我们好像一下子都觉得呼吸也困难了,由于没有信号,和基地联系不上,也不知道后勤车什么时候才能到,只能躺在帐篷里静静地等待,我觉得那是最煎熬的时刻。事实证明比缺氧和黑暗更可怕的是狼叫,我们清清楚楚听到了狼的叫声,吓得大家都跑进了汽车里,灯也不敢开,就这样惊慌地看着车外,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等到了后勤车,发电机也拉来了,炉子也生着了,对付狼的电警棍也带上来了,其实幸亏没有碰到狼,真要是狼来了,电警棍根本打不过狼,再说了狼来的时候不可能是一只,应该是一群。随着前方车站的开设,火车和人也越来越多,慢慢地大家也适应了住帐篷,这也是我人生中唯一的一次住帐篷,而且一住就是一年。住帐篷最累的就是换氧气,每次后方用火车带来的氧气,离帐篷最少几百米远,还要上十几米的路基,一瓶氧气几十公斤,一个人抱不动,两个人不好抬,滚又不能滚,拖又不能拖,只能一点一点地移,把空罐装到火车上,再把重罐移到帐篷里,短短几百米在海拔5000米左右青藏高原感觉就是一次长征。在高原上做饭必须用高压锅,不然饭是做不熟的,下面条也是用高压锅,每次时间掌握不好,面条就成一锅糊糊。烧水都是80度就开了,基本上没有喝过滚烫的水。
  生活上的艰苦,比不上工作中的艰辛,野外施工,风餐露宿,有的时候吃饭夹着雨雪;大风刮过,饭菜里都是沙土;天气变化无常,下雨了,架桥机下面避一会;衣服淋湿了等太阳出来了晒一会又干了;氧气不足,干累了在氧气瓶旁吸一会氧又投入到工作中去;高强度的紫外线照射,让每一个人都黑不溜秋;脸上,嘴上一年四季都是口子,再加上穿的都是军棉袄,也不好洗,时间一长脏不拉几,每次在工地拿着碗排队打饭,真像是逃荒的。我们自己给自己都编的顺口溜“远看像捡炭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修铁路的。”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工期和进度,还有安全和质量都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提前完成了铺架任务,顺利会师唐古拉山车站。生活再苦、环境再恶劣都没有打垮我们铁路建者的斗志,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眼含热泪,总有一座丰碑让生命感动。这条笔直的钢铁巨龙,延伸向远方的大山,也延伸着人们心里最热切的希望。
  在青藏高原上无数的铁路建设者每天都在上演着惊险的故事,他们用一个个故事书写着世界之最,随着铁路线不断向唐古拉山挺进,铁路所到之处再没有荒无人烟的凄凉,每天行驶在铁路线上冒着黑烟的火车给这片沉寂了几亿年的山川带来了新的生机,铁路建设者们用双手将钢铁巨龙架设在世界最高的屋脊之上。在茫茫风雪之中,青藏铁路终于翻越了雄鹰无法飞越的唐古拉山。英雄的建设者于是被当地人称为真正的“雪域雄鹰”。出南山口,上昆仑山,进不冻泉,翻五道梁,穿风火山,跨三江源,最终会师唐古拉山,连接安多,直达拉萨。“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这个性鲜明的口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准确深刻地反映了青藏铁路建设者的精神境界和追求,成为铺架将士强大的精神支柱。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青藏铁路将高原与禁区打通,让神山与圣湖携手,为我们的生命世界,平添许多精彩。穿行在蓝天白云和雪域冰原之间,青藏铁路以前所未有的和谐力量将快乐与沟通传播到高原内外,将幸福与信念定格在世界屋脊。
  青藏铁路已经通车17年了,但它的故事和精神永远地刻在中国铁路建设的丰碑上,永远指引着我们年轻一代铁路建设者勇往直前。
  (作者单位:新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