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27日
劳动之美
鲍安顺
文章字数:1481

  拜访好友阿彬时,他给我看他新画的一幅画,画里的年轻母亲,春风满面,走在花开的春野上,右肩挑着秧苗,背上绑着小男孩,左手里提着一壶茶水,身边跟着提竹篮的小女孩。阿彬告诉我,这是他母亲年轻时的形象,背上的男孩是他,女孩是他姐姐。他还说,他母亲很能干,忙完家务,又要忙农活,一生养大了五个儿女。我听了说,我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叫“劳动之美”,那画里的母亲特别美。他听了说,他也是这样想的,是创作这幅画的初衷。
我说,那劳动之美,让我想起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还有他的《春蚕》,又名《母亲》,那画境特有创意,画功了得。阿彬听了说,罗中立画出了劳动之美,不只是父母亲,他的《故乡》系列组画中,将中国农民秉性之美,农村生活,表现到了极致。阿彬还说,那些作品画幅不大,设色沉郁,人物形象粗朴,仿佛信手拈来的现实生活,却让人感受到古老山野的清新气息,童年生活的温情回忆,心灵殷实的宽广祥和。
阿彬还告诉我,唐代布袋和尚写诗云:“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写得多好,通过插秧时的劳动场景,表达出生命禅机,生活哲思。我听了说,是呀,古人写劳动之美的诗,太多了,比如唐代诗人李绅写过的两首《悯农》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阿彬听了我的吟咏后说,此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写出了悲悯中的伟大,伟大中的至美。
我听了说,《诗经 周南 芣芑》中,描述一群女子,在田野间采摘车前草的欢快心情,那芣苢,就是车前草。还有,《诗经 魏风 伐檀》中,那奴隶们砍伐檀木,唱着劳动号子,写出了劳动之美的生动场景。阿彬说,《诗经》中,那写劳动之美的,还有《魏风 十亩之间》的采桑歌、《周颂 良耜》的收割谣、《周颂 丰年》的丰收歌、《小雅 无羊》的牧羊曲等等,处处可见先人劳动身影,那质朴的文字里,呈现劳作的欢愉,生活的情趣,生命的激昂之情。
我说,是呀,历代诗词歌赋中,不乏赞美劳动佳句。晋代诗人陶渊明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中诗云:“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还有唐代“诗佛”王维在《春中田园作》描绘:“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皆为劳动之诗,写得情趣盎然。阿彬说,他更喜欢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那诗意里的劳动之美,写得淋漓尽致,那炉火、紫烟、明月、歌曲、寒川,交融一体,呈现出天地之美,雄壮之美,朗阔之美。
阿彬还说,宋代田园诗人范成大在《秋日田园杂兴》里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得欢快愉悦,情趣盎然。我听了说,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插秧歌》写道:“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那水田里的农活,会不会让你想到你母亲,忙碌在雨中,在田地里,在生命的坚韧中。
诗人泰戈尔赞美劳动说:“在花朵的梦中,园丁永远醒着。”阿彬还说,他的母亲,就是园丁,不分昼夜,不辞辛苦,一生“撸起袖子加油干”,就像作家莫言所说,劳动之美是人世间最美的,母亲做到了。我听了说,歌曲《劳动托起中国梦》中唱道,“中国梦,幸福梦,富强梦,实现梦想靠劳动……共同筑起中国梦……那里有我们勤劳的身影,那里有我们创新的劳动。”把劳动与中国梦联系起来,煞有深意。我还说,谚语说:“雁美在高空中,花美在绿丛中,话美在道理中,人美在劳动中。”那劳动之美,是世间大美,人间大爱。
 (作者单位:离退休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