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16日
钻研技术的“工作超人”
——记中铁一局新运公司北京地铁13号线扩能项目工程部长杨威
文章字数:1914
  在领导眼里,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超人”,认准的事情他就一定要办到;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个不厌其烦的“超人”,两个面包一瓶水,泡在图纸里,怎么都拽不出来。
  他把“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坚持以不断学习和用心做事去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他就是中铁一局新运公司北京地铁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轨道专业安装工程(A)线I标段项目工程部长杨威。
  2017年,他大学毕业入职新运公司。6年来,他始终扎根施工一线,努力钻研施工技术和管理,以求实稳健的工作态度和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为企业技术革新、提质增效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90后,杨威见证了国内首条最深、最长的过海地铁,青岛地铁轨道交通规划线网中的第一条线路——青岛地铁1号线的建设开通;见证了山东省新旧动能首批优选项目、青岛市地铁线路中唯一一条连接新机场的线路——青岛地铁8号线首段的建设开通;见证了一局人向“为奥运而生”的北京地铁8号线首通段(奥运支线)献上了用汗水铸就的又一枚“金牌”;见证了2022年北京冬奥重点配套工程北京昌南清河加站改造工程轨道人157小时的坚守。
  崭露锋芒显才能
  初出校门,杨威怀揣着一腔热情,立志将大学四年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让自己参建的工程获奖,但专业知识与施工现场的不同,又让他认清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于是,他白天跟项目部的技术员一道上工地、看现场,晚上认真学习规范、验标、看施工图。
  从北京地铁8号线项目开始,他在学习中积累知识,在实干中增长才干,在领悟中不断创新,积极参与的项目QC小组,获得陕西省质量管理小组协会二等奖、中铁一局科学进步二等奖。他勤奋学习的态度让领导同事欣慰,无论有什么比赛,大家第一反应总是他,他也从来不会“空手而归”,他爱人打趣道:“赶快努力赚钱换个大点的房子吧,家里奖杯要摆不下了”。6年来,杨威参建了5个工程项目,一步一个脚印,逐渐在技术岗位上崭露头角。
  无愧技术带头人
  自参加工作以来,杨威一直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在多年城市轨道建设施工过程中,他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拦路虎”。
  在青岛地铁1号线的施工过程中,由于轨排井不在正线上方且没有道岔与正线相连接,轨排、钢筋等铺轨材料无法通过轨排井直接吊装至正线的轨道车上进行铺轨作业,铺轨基地只能作为散铺基地使用,施工效率低,人工和机械成本高。
  为解决此项难题,他积极组织项目技术人员反复踏勘现场,提出“利用临时线路加配安装洞内门吊”的方式。由于现场车站构造柱的影响,对临时线路的走向及洞内门吊形状尺寸要求极为严苛。他应用BIM建模技术,多次与机械制造厂家沟通,确定了通过临时线路配备洞内异形门吊的方式来实现将轨排等铺轨材料倒运至正线的轨道车上,从而实现铺轨基地的机铺功能,并将这种方式命名为“轨排滑移施工工艺”。
  通过运用轨排滑移的施工工艺将散铺基地改为机铺基地,结合现场情况综合考虑,为项目缩短工期91天,为企业节约成本400余万元。
  急难险重冲在前
  青岛地铁8号线全长61.4公里,共设车站18座。大洋站至青岛北站区间全长7.9公里,其中海域段长5.4公里,是目前我国首条穿越海底距离最长的过海地铁隧道,工程艰难程度实属罕见。
  为了让大青区间海底段尽早实现通车,接到调令的第二天,杨威便把自己的“家”搬到了基地办公室。白天,由于海底隧道距离之长,不解决完现场当天的问题他几乎不出隧道;晚上,他一边对白天的现场施工进行复盘,一边做好第二天的技术交底,在只剩他一个人的时候,他就对方案进行优化、破解阶段内技术难题,保障施工生产顺利进行。
  杨威的一天只有两个时间:一个是天亮上班、一个是天黑上班,而这样满负荷地忙碌,线路建设期间他几乎天天都在经历。带着这样的责任感,大青区间准时、安全、有序、出彩地完成了施工生产任务。
  求实求效敢拼搏
  杨威有一种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勇气,工作中总是积极努力地去面对、去解决问题。在他的带领下,项目团队求真务实、敢闯敢拼,参建的工程赢得了一项又一项荣誉。
  在全国首例多等级减振通用预制道床试验段的施工期间,他所主持研制的“一种基于预制道床预制板的测量定位仪装置”“一种预制道床预制板吊装设备用吊具”“一种地铁预制板精调通用型精密工装”以及“一种多等级减振预制道床用板块架设调整支撑架”4种工装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另外多等级减振通用预制道床施工方法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工装及工法的成功研制,为新运公司在预制道床施工方面打开了一个全新领域,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原计划30天的施工任务仅用11天就顺利完成,在该试验段结余施工成本92万元。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谈及杨威,同事们说:“我们看到的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种敢于为梦想打拼的新时代工程人的风采。”(通讯员王睿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