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讯5月16日上午8时18分,在礼炮和欢呼声中,中铁一局承建的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二期工程长江南路站~通南路站区间下行线盾构正式始发,标志着采用中国古代建筑“榫卯”结构的“新型预埋承插式管片连接技术”在复杂地质、不利线路条件的盾构区间中获得新实践。
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二期工程自长江南路站至大康路站,线路长约8.1公里。由中铁一局承建的1标项目包括长江南路站~通南路站盾构区间、西塘桥、通南路站、通南路站~长江西路站盾构区间、长江西路站、长江西路站~江杨南路站盾构区间,共2站3区间1桥梁拆复建等土建结构工程。
此次始发的长通区间下行线盾构总长664.074米,区间最大坡度为20‰,隧道顶覆土埋深11.4~18.2米。由于洞门埋深较大,且地层复杂,盾构始发接收时,洞门圈与盾构外沿的间隙处易发生涌水、流砂、管涌等现象,安全风险高。为此,项目团队创新工艺工法,在始发洞门采用“钢环+双袜套”双重措施保障施工安全。双袜套钢箱体长度为50厘米,钢箱体和钢环内部采用两道止水帘布密封,确保盾构机刀盘进入掌子面的安全性,有效降低了盾构始发风险。
据介绍,该盾构区间隧道创新性使用了预埋承插式管片连接技术进行拼装。不同于传统的螺栓拼接,这一管片工艺类似中国古建筑中的“榫卯”结构,采用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将管片紧密拼插在一起,省去人工拧螺栓的步骤,从而构成“环刚纵柔”的隧道框架,既节省了人力,还能提升成环精度和隧道抗变形能力,极大地减轻了后期隧道运维压力。
(通讯员林筱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