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向“新”——从打造“双百亿”企业,到首次实现“双百亿”目标;从新签合同额首次突破两百亿元,到新签合同额突破四百亿元,营销额、营业额、利润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分别提升381%、47.27% 、81.64%;8次当选“20强”,全国唯一连续2次荣获“中国建造”轨道工程品牌企业。
科技向“新”——大力发展“智能建造、绿色施工、数智运维”三新技术,多个“首台”“首创”“首个”设备、技术、智能生产线落地。开展课题研究156项,取得各级各类专利授权175项,获各级科学技术奖59项,开发工法54项,参编国家铁路局、地方、铁道学会等行业标准规程19部。
产业向“新”——聚焦铁路铺架、城市地铁、全新领域和运营维保等全产业链,智能化轨枕生产线正式投产,首个海外塞拉利昂铁路运营项目签约并成功上线,首个“投建营”一体化项目长王铁路顺利动工,首个引镇铁路物流园建成投产。锚定“2+2+1”战略,成功进入11个新领域,企业产业链不断延伸。
五年来,中铁一局轨道运营(新运)公司以集团公司第四次党代会绘就的蓝图为导向,带领全体干部职工乘势而上、破局突围,推动了企业发展持续向好、企业管理标准筑基、科技创新向新向智、改革转型压茬推进、党建引领强基增效,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发展,书写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打造“增长极” 高质量发展势头正劲
五年来,公司科学制定、准确贯彻“十四五”规划,立足于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夯实了“稳”的基础,迸发了“进”的动能。
坚持围绕“主责主业”不断完善产业体系,立足铺轨架桥、地铁施工、桥梁预制等传统领域资源禀赋,一局“铺架”“轨道”“运营”“制梁”品牌不断提升,传统领域焕发出新活力,持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坚持围绕“相关多元”。在产业上下游积极开展新领域开发。五年来,公司新进领域累计中标186.28亿元,占比25.29%,形成了规模优势。坚持围绕“产业优势”。锚定“2+2+1”战略,首个绿化项目、首个房建项目、首个污水处理项目、首个矿山治理项目,公司第一隧、第一桥、第一墩顺利完成,企业产业链不断延伸。
公司通过科学研判发展形势,科学谋划发展布局,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现“新活力” 改革发展奋发有为
五年来,公司以“抓改革就是抓历史机遇”的使命担当,深入贯彻集团公司改革转型战略,围绕“2+2+1”战略路径,加快构建“一体两翼三新四驱五强”的企业发展新格局。
战略布局。五年来,公司始终把握时代和行业“脉搏”,因时、因势优化企业发展战略,围绕“轨道运营”和“轨道专业+”制定了《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三年发展实施方案》《“全新领域”业务三年发展实施方案》,积极开辟轨道运营和“第二曲线”新赛道。制度先行。五年来,制定和修订制度文件186项,废除183项制度,推动“三项制度”改革,下大力气推进“基层减负”,让效益导向“树起来”,让分配结构“优起来”,让激励手段“活起来”。改革破题。整合成立三个制架梁公司,两个城建公司,设立物流公司。结合运输市场版块发展需要,成立准格尔铁路公司,根据海外市场发展前景,成立国际事业部和塞拉利昂铁路公司,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公司在改革中前行,在前行中求变,不断提升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适应性,不断提高在新时代浪潮中搏击的勇气和智慧,发展之势愈加蓬勃。
激活“新引擎” 科技创新成果卓著
五年来,公司始终立足于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全链条协同发展,进行多项数字化改造、绿色化转型和智能化建造研发,打造智能化、数智化的工程产品和服务体系,塑造轨道产业创新升级新形象。
打造“智能化”新典范。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CP500Z型智能化多功能本邻线长轨铺设机组、现场钢轨闪光焊远程监控诊断系统、工程调度指挥中心和轨道信息化管控平台等一批智能化工装设备,实现了施工组织和项目管控智能化、数字化。打造“绿色化”新体系。新能源储能供电移动闪光焊轨机、新能源钢轨除锈打磨机、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轨道铺设机、新能源轨道车、隧道清洁设备等一批新能源工装投产投运,传统施工领域绿色化效能更加凸显。打造“融合化”新标杆。“智慧梁场”,融合全自动钢筋加工生产线,采用全自动内模支架、全自动打磨和喷涂设备等智能设备,施工设备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智能轨枕厂”,通过五套智能化系统,从不同方面对每根轨枕的原料、生产、耗时、养护做到全过程监控。
抢占高质量发展的先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推进生产力持续跃升,公司让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稳固“基本盘” 企业管理日臻完善
五年来,公司持续深化标准化建设力度,稳步推进企业管理工作、扎实加强项目基础管理,打通企业管理的“任督二脉”,为高质量发展疏通内生“动力圈”。
加强标准化建设。坚决树牢“四大标准就是最低标准”的理念,细化标准化建设内容,使标准化清单化,具象化。推动工艺工法和工装、助力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遵循“大小并重”“先后并重”的原则,做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加强内部管理。以“大商务管理”为切入点,以“降本增效”为突破口,聚焦“人材机”费用管理,加快区域集群管理减人降本、加快资集采量价双控降本、加快盘活自有设备降本,实现成本快降,全力降存量、遏增量。加强项目管理。压实安全管理责任,强化隐患排查和应急处置管理,推动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变。五年来,51个项目荣获各级“安标工地”称号,荣获鲁班奖2项,詹天佑奖5项,国家优质工程金奖4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6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21项。
以“标准化建设”打通项目管理堵点、痛点、卡点,打造具有企业鲜明特征的“核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新运号”巨轮劈波斩浪、穿云破雾、筑梦远航。
提升“引领力” 党的建设有效有力
五年来,公司党委应势而谋、乘势而上,从党的建设、文化宣传、民生福祉等方面全维度发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竞争力、战斗力。
强引领。探索形成的“以‘党旗红’系列主题活动为主线和抓手,纳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文化建设、作风建设、群团建设等‘X’项党建工作,带动‘N’个急难险重施工任务顺利完成”的“1+X+N”党建工作模式,推动党建工作走深走实。树形象。五年来,在中央级媒体刊发稿件累计1900余篇,中央电视台播出新闻147次,新闻联播19次。打造的“铺架铁军”文化荣获工程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最佳案例、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谋幸福。五年来,共计下拨3700余万元,用于常态化开展春送慰问、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困难职工帮扶等工作,连续12年开展“阳光关爱”活动。广大员工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五年来,轨道运营(新运)公司党委以岁月为轴,山河为卷,发展为笔,在新时代的改革浪潮中,描绘了一张蓝图绘到底、无限光景一时新的壮阔图景,书写了改革发展谋新篇、高质量发展启新程的时代答卷!
(通讯员 付鹏飞 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