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0日
钢筋绑扎工赵会英一家三口的“国庆”
文章字数:1295
  国庆佳节,金秋的暖阳轻柔洒落在祖国大地,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在中铁一局沪渝蓉项目部三分部的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建设者们赶工期、抢进度,跑出建设“加速度”,用奋斗向祖国献礼。
  虽立秋,但南方的暑热依旧未退。刚过上午9点,温度就不断升高,空气中散发着闷热凝滞的味道。在钢筋绑扎区,作业人员挥动着手中的工具,迈着坚实的步伐,宛如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尽情在钢筋绑扎线上“舞”动,巧妙地将一根根长约30公分的铁丝对折,精准地环绕在两根钢筋的交会点,随着手腕轻盈旋转,灵活缠绕,铁丝瞬间便被编织成坚固的“麻花”,将钢筋紧密地固定在一起。
  一根根生硬的钢筋,到了他们的手里,成了一个个“小玩具”。合适的力度、恰如其分的弯度,一根根钢筋被稳稳地绑扎好,一朵朵“钢筋花”整齐地绽放在箱梁绑扎的平台上。在钢筋绑扎区有不少女工,和现场的男人们一样吃苦、受累,晒太阳。笔者走到最近的钢筋绑扎工赵会英面前,和她攀谈起来。
  “像这样绑扎钢筋,大姐你每天得重复多少次?”
  “大概有上千次吧!”
  “大姐过节不回家团聚?”
  “我们一家三口都在这里,你看,我儿子就在那边。”
  顺着赵会英所指的方向,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正蜷缩在胎卡具的底板之上,左手紧握着一把扎丝,右手则灵巧地挥舞着扎钩,娴熟的技巧与速度,毫不逊色于身边那位经验丰富的老手。据赵会英介绍,老公也是钢筋班的其中一员,负责钢筋的搬运,工作主要是将形状各异、功能不同的钢筋,精准分布到胎卡具中,构筑起坚固的箱梁骨架。
  “钢筋精准地绑扎,就如同为箱梁铸就坚实的骨架,容不得半点疏忽。而且我们绑扎的钢筋,每一个都像是精心编织的花朵!”赵大姐以其独有的滇南口音,自豪地向笔者介绍着她的“艺术品”。赵大姐是钢筋班组中的“老大姐”,性格直率、手艺精湛,赢得了各位工友的尊敬。对她而言,这些错落有致的钢筋不仅仅是建筑材料,更是她汗水和心血。
  随着阳光渐渐西斜,工地被染上了一层温暖的橘红色,8小时紧张而有序的作业即将结束,大家把地面冲洗得干干净净,为一天的辛劳作业画上了句号。在钢筋班工友们的紧密协作下,箱梁底板、桥身以及顶板均已完成铺设及绑扎任务,一切准备就绪,只待混凝土浇筑,为接下来的工序打下坚实基础。
  赵会英今年46岁,一家来自云南保山,在铁路建设行业已经奋斗了快十年。今年她们一家来到沪渝蓉铁路,一家三口在一起,工地也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家。今天过节,夫妻俩在食堂打了菜,有荤有素,一家人围坐在小屋里共同享受这个特殊节日里的温馨。
  赵会英的丈夫介绍说,自己从事铁路基础建设的近十年,见证了中国铁路高速发展的十年;五十多岁的自己,也见证了国家的发展,看到了好时代。说到感慨时,还不忘“忆苦思甜”,向身旁的儿子讲述曾经的不易与艰辛,告诫儿子要珍惜工作,踏实努力。说话间,丈夫把自己的米饭分给妻子儿子,妻子把肉菜分给丈夫、儿子……
  夜幕降临,项目部的院子里,赵会英领着姐妹们跳起彝族传统的《三跺脚》,用属于自己的独特方式庆祝国庆佳节。随着音乐的节拍,踏着整齐的舞步,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院子里的工友们越聚越多,呐喊声、吆喝声越来越大,一场特殊的“国庆晚会”渐入佳境!
  (通讯员 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