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3年从新疆哈密的工程项目部回来之后,就再没有吃过哈密瓜。印象里的哈密太甜,水分不足。最近对能挤出汁水的杨桃情有独钟,一半是它清冽、充盈的水分;另一半却缘于情怀——小学课本里那篇有关《杨桃》的课文。那时没有如今四通八达的网络,我实在也想不出在自己的认知里,一种水果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而呈现出多面性,尤其对那切开呈现五角星的剖面觉得神奇,课本上生硬的插图实在不能满足童年我的好奇心。作为一个北方人,我的愿望就是长大要看看杨桃实物。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葡萄沟、趵突泉、颐和园……这些名词都新奇有趣,令人神往的憧憬也越来越多,就像天上的繁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湮灭于我浩瀚的心际中。
因为外甥爱吃哈密瓜,我女儿也吵着让给她买,某日我切开新买的哈密瓜,刀刃触到果肉时便暗叫不妙,青白的瓜瓤渗出汁水,滴滴答答落在砧板上,如同碎银般的时光,入口是记忆里的浓甜,舌尖却尝出此刻的寡淡。我忽然被十年前的阳光刺了眼睛——那时在新疆哈密的项目部,一个仅一元钱原产的哈密瓜落寞躺在办公室走廊的地上,因为寻常、便宜、太甜而无人问津。彼时是因为甜而易得没人喜欢,而此时却因为贵而没味被我们母女嫌弃。没吃完的瓜安静地在果盘里,从棱角分明的切块坍缩成模糊轮廓,如同记忆里逐渐消融的岁月。
多年后,我辗转了多趟车去看趵突泉。正值深秋,本以为会看到想象中的美景,然而……秋末里的花草呈现出褪色油画般的暮气,银杏叶、各色秋菊仍努力绽放;穿过几个里有枯草、黄叶、摇摇欲坠的花构成的花坛,四方围栏围着的趵突泉不断翻滚着水花,我驻足许久,呆坐在离“她”最近的地方,泉水因为水草而呈现出绿色,波光粼粼里偶有金鱼嬉戏。我掏出手机,拍了一段视频,记录下这“天下第一泉”,记录这涌动着生命力的泉。我知道,我是在替那个曾经戴着红领巾、满心憧憬的少年,留住他心中渴望看到的那汪清泉。
随着岁月的流逝,情怀有时候会找缝隙,在年轮上生根发芽,当你鼓起勇气,跟随记忆的印迹找到心心念念的美食,记忆中的风景,因为认知的提升、记忆的滤镜,往往与你的大脑的固有印象做不到多维重合!就如我看见杨桃才知道它只是寻常水果,每每将它纵向切开,所呈现的五角星也并不惊艳,瓷盘投下星形阴影投射出那个曾经奔跑的少年的幻影。
那些儿时毛茸茸一时的执念,像是被束缚的蒲公英,在时光的角落里慢慢风干,某日忽逢记忆的震颤,便迸出万千绒伞。成长,就是为了实现儿时的愿望与梦想,尽管有的旖旎,有的无趣,那些星星点点都是一路上我们追逐的星光,憧憬与解锁本身就是生命的必修课!因为向往,所以向前;因为向前,所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