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9日
敢为人先 青年表率
——记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新时代青年先锋”黄燕宝
文章字数:1362
  黄燕宝,现任中铁一局七公司新投美学生活中心项目负责人。2025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他“新时代青年先锋”荣誉。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是他抢建中塘跨河桥时连续48小时盯守现场的勋章;共青团陕西省委“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是他主持的BIM施工应用结出硕果;他主写的论文《锈蚀钢筋混凝土墩柱计算理论与工程应用》获甘肃土木建筑科技进
  步奖三等奖。
  2016年,初入中铁一局七公司黔张常项目部见习时,黄燕宝就以勤问、勤跑、勤动手的工作态度,迅速融入项目,认真研习规范图集,虚心向资深技术人
  员请教,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黄燕宝所在的黔张常项目附近的中塘跨河桥因洪水冲毁,对岸600余名群众和一小学师生出行受阻,当地政府要求10天完成抢通任务。在抢险踏勘抉择方案时,他提出“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梁”的组合施工方案,这一创新方案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还提前2天完成
  任务。
  在负责黔张常铁路香树坪隧道下穿国道和穿越密集居民区的攻坚战中,黄燕宝采用“微差爆破+智能监测+中管棚超期支护”的新型技术体系。通过127次的爆破试验,不断调整、优化相关
  参数,他经常在潮湿和闷热的隧道里一
  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咬紧牙关坚持,汗
  水浸透工装结成一片片“地图”,最终以
  毫米级的精准控制,实现隧道下穿施工
  零事故、地表沉降不超标,为地方政府
  节约拆迁费7000余万元。
  在路基施工中,他积极协助优化施
  工措施,增加岩溶注浆量,创造经济效
  益2900多万元,通过技术优化降低成
  本、增加收益的经营性成果,用技术创新
  赋能项目发展。
  从传统铁路建设到“设计、施工、运营
  一体化”新模式,黄燕宝的管理思路始终
  与时代同频。当数字技术席卷建筑行业,
  他以BIM应用为突破口,推动项目管理
  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2023年6月起,黄燕宝兼任四川绵
  阳新投美学生活中心项目常务副经
  理。作为一个新型项目模式,没有经
  验可遵循,黄燕宝安排工序穿插,精准
  调配资源,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细
  化工期节点,实现多作业面同步推
  进。至2024年底,该项目465套住宅已
  经卖出86%。
  新投美学生活中心项目致力于实现
  “打造精品工程”的目标。在项目管理中
  全面实施标准化2.0体系,并创建了
  “BIM+智慧工地”,利用BIM技术对设计
  进行优化,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的
  精准调度和有效解决了场地受限,避免
  材料多次倒运增加成本的问题。也确保了工程工期。在安全管理方面,采用了“网格化、穿透式管理+亲情助安”的创新模式,实现项目零事故。
  至2024年底,项目荣获绵阳市“无废工地”和“文明施工示范化工地”的称号,并在陕西省第九届“秦汉杯”BIM应用大赛中荣获一类成果奖。
  黄燕宝独立负责跨越阳安铁路转体桥项目时,面对项目资金短缺和疫情影响的停工,他不仅要奔波于铁路局协调涉铁、迁改手续,还要与业主方沟通资金问题,更要稳定团队。为保持团队的凝聚力,他策划并组织团建活动,与各个协作队伍深入交流,以诚意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疫情得到控制后,项目迅速投入到桩基和深基坑的施工中,最终成功地扭转了项目的不利局面。管理不仅是管工程,更重要的是管人心——这是黄燕宝在疫情停工期间悟出的团队法则。
  参加工作的8年多时间,黄燕宝始终秉持创新与担当的精神,以技术创新降本增效,以管理突破擦亮企业品牌。他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践行着中国中铁“开路先锋”的企业文化,引领着中铁一局七公司青年在工程建设领域奋楫争先、勇攀高峰。
  (通讯员 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