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8日
匠人初心筑就高铁建设路
——记中铁一局沪宁合项目部副经理罗朋
文章字数:1389
  5月9日,皖赣公司组织管段内建设、监理等单位到中铁一局沪宁合项目开展安全穿透式监督管理观摩活动,被晒得黝黑的项目副经理罗朋再次担任讲解。
  面对24家单位近百人的观摩团,他对施工工艺、安全标准、创新成果的讲解如数家珍,从连续梁挂篮施工的细节到“小改小革”的应用效果,都烂熟于心。被称赞“专业”的背后,是罗朋扎根一线2千多个日夜的积累。
  “无他,唯手熟尔。”罗朋正是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钻研,将这句话刻进了高铁建设的每一寸钢轨里。
  他所负责的10座连续梁目前已全部合龙(含主跨120米1座、80米3座),5座连续梁获得皖赣公司“优胜桥梁工点”称号,3项施工工装获得皖赣公司“优秀小改小革”称号。
  连续梁挂篮施工是高铁建设的“硬骨头”,罗朋勤于观察、善于动脑、敢于创新,在“硬骨头”上练出了“绝活”。
  他熟悉每道工序的痛点:人工养护效率低,便琢磨出自动喷淋系统;预埋件定位不准,就反复试验做出定位卡具;材料损耗严重,便设计可拆卸式构件等。
  当前已试验并运用于现场的“小改小革”30余项,连续梁自动喷淋养护设备、可拆卸电缆锚索、磁吸式走行刻度标尺等,获得业主的高度认可并在全线推广,13项技术措施在中铁一局连续梁挂篮施工中被积极推广应用。其中连续梁自动喷淋养护系统已被中铁一局刚性推广,获得了中铁一局2023年度合理化建议“二等奖”和“2018——2023年度”十大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
  目前,罗朋已申报发明专利6项,新型实用型专利30项,工艺工法3项。此外,他还组织编写了《连续梁主体质量要求卡控清单》《连续梁各工序施工前置条件》两本手册,有效提高了连续梁施工质量、进度,对连续梁施工起到了指导性作用,也因此荣获中铁一局2023年度“青年岗位能手”和中国中铁2024年度“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这些创新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他在工地上多次蹲守、测量、调试的结果。他对连续梁施工的每个环节都了如指掌,知道哪里能优化、哪里可改进。
  罗朋的创新成果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延伸到了管理模式上。他积极推进项目标准化建设,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提前预判风险;运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实现对人员、设备、材料的实时监控。
  跨京沪高铁立交特大桥首桩施工时,技术员发现定位有数据偏差,罗朋没有慌乱,他深吸一口气,迅速召集技术团队,对照地质勘探报告反复研讨,最终决定调整钻孔参数,并采用新型定位辅助设备。连续36小时坚守现场,每半小时核对1次数据,最终首桩顺利浇筑,罗朋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清晨天未亮便排查隐患,午间高温时检查设备,夜晚复盘当日问题——罗朋这种规律性的坚守,诞生了“三级巡查制度”,让安全管理从“被动应付”变为“主动防控”。
  他能在深夜一眼发现挂篮吊带螺栓的轻微松动,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对设备状态的熟悉,对安全风险的预判,他也因此获中国中铁2023年度“优秀安全卫士”称号。
  从业10余年,罗朋从成兰铁路到阳安二线,从浐灞河隧道项目至沪宁合高铁,测量员、调度、技术员、技术负责人等,在岗位上不断深耕,积累的不仅是操作的熟练,更是对工程本质的“心熟”。
  年轻技术员遇到难题,他手把手指导;工人操作不规范,他耐心纠正。他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让团队整体技艺不断提升。2023年暴雨抢险中,他带领团队高效排除险情,靠的正是平时训练出的熟练配合。
  在一线精耕细作,在平凡岗位上日复一日地打磨技艺,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现在的工作就是我最满意的工作!”罗朋的话朴实无华。
  (通讯员 李彤 田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