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傍晚,昌九项目部调度室里,中铁一局新运公司工程运输管理公司车务车间党支部书记杨廷昌完成当日工作复盘后,合上笔记本,从文件框拿起那本纸页微卷的《组织工作制度手册》,翻开折页继续学习。
文件柜里,“建筑、市政、水利水电”三本一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证书和一本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格外显眼。这些“硬核”证书,见证着他1400多个日夜的坚持。
从技术骨干到复合型管理者的蜕变之路
杨廷昌个头不高,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说话条理分明,举手投足间透着书生气,乍看像个文质彬彬的学者。可一旦投入工作,他的眼神便骤然锐利起来,语速加快,手势有力,整个人神采焕发。
工程运输常被比作“千线穿一针”,诸多运输环节如同细密的线,但凡有一根线穿错了位置、出了偏差,整个运输工作就会瞬间卡壳,动弹不得。昌九项目前期筹备工作千头万绪,机械设备进场、人员调配……每一项都需要精准把控。面对繁杂的工作,杨廷昌依旧保持着那丝沉稳,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关键节点,办公桌上的施工图纸被他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分门别类。同事们常说:“只要杨部长在,再复杂的问题都能理出个一二三来。”
这份沉稳与干练,源于十五年来扎根一线的积淀。2010年,刚从华东交通大学毕业的杨廷昌,带着满腔热忱加入新运公司。在福厦厦深铁路运输线上,这个戴着安全帽的见习生白天跟着师傅学调车、练手信号,晚上就着板房里的节能灯下“啃”《技规》《行规》。
通过宁西铁路、浩吉铁路、南通地铁、长株潭西环线等项目的不断磨炼,他的岗位从最初的见习生、部员一路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运输部部长,职位虽变,但不变的是那份刻在骨子里的较真,技术交底时每个数据都要核对三遍,运输方案里连标点符号的错误都会被他用红笔圈出。
从工地到考场的进阶之路
“忙归忙,但人不能停在原地。”这是杨廷昌始终挂在嘴上的话,他也始终保持着这样的进取心,每天忙完工作后,便投入到学习当中。
大专毕业后在运输队的第一年,他便给自己制定了目标,利用休息时间完成了本科进修;紧接着,他又开始向一级建造师发起冲刺。四年间连续考取四个专业资格证书,这种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态度,令人惊叹。
“哪有什么秘诀,就是笨鸟先飞罢了。”每当有人追问考证秘诀,他总这样笑着回答。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些证书背后藏着多少个不眠之夜。2020年,刚升任运输部部长的他,白天要跑现场了解情况,晚上还要盯着运输生产,备考时间被挤压得所剩无几。手机视频里妻子心疼地劝他:“都三十多岁的人了,别这么拼命。”他一边往杯子里泡浓茶,一边笑着说:“我想让俩娃看看,我可在学习上没偷一点懒,也为他们做个榜样。”
于是,深夜里办公室的灯光成了他最忠实的见证者。清晨五点,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时,他已经坐在书桌前,耳机里循环播放着网课录音。办公室的抽屉里,也总放着被翻得卷了边的备考教材,重点章节贴满彩色便签。午休时间,他总捧着习题集反复琢磨。有一次,同事敲门进来,发现他正对着墙默背考点,而对身后来人浑然不觉。
从普通党员到支部书记的淬炼之路
2023年,杨廷昌凭借过硬的政治素养、扎实的工作作风、突出的业务能力以及深厚的群众基础,被任命为车务车间党支部书记。
“党建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党建得引领生产力!”这是杨廷昌在首次支部会上的开场白。
车务车间党员分散在各个项目运输现场,组织党员集中学习成了一道难题。杨廷昌就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将每月的5号固定为“政治理论学习日”,线下每周三各项目车务车间开讲“业务小课堂”,成立技能提升的“练兵场”。杨廷昌还组织开展“安全金点子”征集建议,员工提出的“轨道车防溜预警装置”,组织进行科研攻关,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窗外的月光洒在运输调度室的图纸上,杨廷昌拿着笔在路线图上做着标记。远处的工地灯火通明,宛如一串璀璨的珍珠,串起城市的钢铁动脉。杨廷昌便是这一串串中的一颗,牢牢守着自己的岗位,在工程运输的征程上发光发热。他用十五年的坚守证明,真正的成长,从来都是在脚踏实地地奋斗里,在永不停歇的学习中,在对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坚守中。
(通讯员 任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