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2日
高质量建设罗若铁路 填补新疆铁路环线关键空白
文章字数:1196
  (上接1版)
  据了解,采用的智能养护系统,较传统方式节约用水20%以上,实现了在极端缺水条件下的水资源最大化利用,让每一滴水被赋予最大的利用价值。
  戈壁铺轨:于苍茫沙海间“钢铁刺绣”
  罗若铁路采用技术标准极高的长轨直铺施工工法,需要将每节500米长、重达数十吨的钢轨精准地铺设在道床上,而且铺设精度必须控制在毫米级,施工技术要求极高。
  项目团队采用的TCM60长轨铺设机组,能够通过数智化控制系统,提高铺设精度与速度。据了解,该机组具有铺设速度快、安全性能好、铺设精度高等特点,不仅可以在路基上铺设长轨,而且还可以过道岔铺轨,能够有效缩短设备转场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
  “TCM60长轨铺设机组铺设一对500米长钢轨时间在半个小时之内,且一次铺设成型。同时,我们应用的‘智控平台+安全穿透式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施工方案,确保铺轨施工安全优质高效推进。”项目铺轨作业队队长梁世英介绍。
  焊接成线的钢轨还需经过最后一道“精雕细琢”。
  为提升轨道铺设精度,项目运用智能化大型养路机械,采用“六捣五稳二精调”作业模式,通过高精度传感器与自动控制系统协同工作,实现轨道几何形态的毫米级调整,确保线路平顺稳定。
  TQI值是衡量轨道平顺性的关键指标,已开通运营罗若铁路米兰至若羌段,项目通过工艺工法提升和小改小革等多方面措施,使该段线路TQI平均值达到2.63、优良率100%,零问题、高标准一次性通过动态验收。
  被誉为新疆铁路的标杆工程!
  精神高地:于“死亡之海”中铸就丰碑
  奇迹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是一线建设者用汗水、智慧乃至健康换来的成果。
  罗布泊的风沙,猛烈到何种程度?
  架梁作业队队长叶辉介绍,一天工作结束,脱下工装抖一抖,能落下一捧沙。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能让能见度骤降至不足三米。“但我们的作业标准不能降,心里装着责任,手上就得稳着动作。风暴再强,我们的意志必须更强!”
  罗布泊的极端高温,是另一重“烤”验。在夏季,工地地表温度轻松突破40摄氏度,紫外线强度极高。为确保施工人员身体健康,项目部将作息时间动态调整,避开正午极端高温,并为每位工人配备了防暑降温用品,确保每人每日足量供应清凉饮品和必备的防暑药品。
  “为了保证工人们的身体健康,我们每天还会熬好绿豆汤,送到几十公里外的工地上,让工人们随时能喝上一口。”项目党支部副书记赵树明说。
  正是在这种“青春战火海”的豪迈与“死海创奇迹”的坚韧中,建设者们将每一毫米的精度、每一颗螺栓的紧固,都化作写给祖国的深情诗行。他们的脸上,刻着风沙的痕迹;他们的手上,磨出了厚重的老茧;他们的脚下,延伸着通向未来的钢轨。
  当未来列车呼啸着穿过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当经济发展的动脉强劲跳动于祖国西陲,人们不应忘记,是谁用科技与汗水征服了“死亡之海”,是谁在无人之境谱写了这首属于中国中铁建设者的硬核浪漫。致敬,每一位罗若铁路的建设者!
  致敬,这片土地上所有不屈的奋斗者!
  这,就是中国中铁力量最滚烫的注脚。
  (通讯员 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