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福建龙岩一条承载着民生期盼的交通动脉突遇险情,安全通行告急!
面对复杂地质条件与紧迫工期的双重“大考”,中铁一局厦门公司龙岩项目负责人何明雨带领团队闻令而动,打响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提前20天实现全线通车。
2月17日,厦门公司成功中标福建龙岩某隧道应急抢险处治工程。此项目涵盖隧道衬砌侵界拆除、树根桩、小导管注浆、仰拱开挖初支等多项复杂内容,施工难度大,时间紧迫,责任重大。何明雨迎难而上,迅速组织施工人员连夜投入战斗。
时间就是生命线,保障畅通刻不容缓。何明雨带领团队争分夺秒抢开工,施工人员火速集结,机械设备、物资材料迅速进场。仅用1天时间,项目部就高效完成了交通导改,次日便具备开工条件,为后续抢险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
技术团队提前介入,深入研究图纸,反复论证难点,制定出周密详细的方案。何明雨与设计单位紧密沟通,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为科学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2月19日8时18分,首根树根桩实验孔顺利开钻。
隧道深处的挑战远超想象:洞身围岩断层与节理密集带发育,地下水丰富,仰拱拆除如同“在豆腐上动刀”,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坍塌变形。
何明雨带领团队,通过详实的地质勘探给隧道做了一次全面“体检”,精准掌握围岩特性,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
面对随时有坍塌的风险,何明雨主导采用高强度临时支撑结构稳定隧道,就像给脆弱的隧道穿上了一件坚固铠甲。在“微创手术”式破拆作业中,他们创新应用“分段流水施工”模式,实现“边拆边护、边护边建”的良性循环,将施工对隧道的破坏降到最低。
科技赋能决策是他的一大法宝。他引入实时智能监控系统与光纤传感技术,构建隧道“神经末梢”,对围岩变形、支护受力进行毫秒级监测,给隧道安装了一双敏锐的眼睛,为动态调整方案提供精准依据。针对破碎易渗水岩层,他首创性采用“树根桩+小导管注浆+钢支撑”综合工法,如同给松散地层“打针加固”,快速稳定地基并最大限度减少扰动。
“百日攻坚、不辱使命”是何明雨提出的奋斗目标,也是他内心坚定的信念。为了快速推进施工,项目部全体参战人员三班倒,关键工序24小时不间断推进施工。施工关键时刻,何明雨连续七十几个小时坚守现场。
在何明雨看来,真正的“高效”是安全、质量、进度的完美统一。他秉持“每一方混凝土都凝聚匠心,每一根钢筋都承载使命”,坚决杜绝为快牺牲质量。“动态+智能”护航模式下,“动态设计+智能监测”一体化确保方案随地质变化实时优化。强化安全管控,多班组交叉作业时,“安全交底”与“过程巡检”同步跟进,牢牢守住安全防线。
6月10日,龙岩某隧道应急抢险处治工程比原定计划提前整整20天实现全线通车!经检测,修复后隧道各项安全指标均优于设计标准。
何明雨带领项目团队“高效建造、品质履约”的卓越表现,赢得了龙岩市政府、业主及社会各界的赞誉,彰显了中铁一局在属地应急抢险领域的品牌。凭借过硬口碑,团队在龙岩地区顺利实现滚动经营。
(通讯员 安俊星 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