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你的名字
刘陈
     
    初见你时,春寒料峭。你还嵌在那一方小小的屏幕上,无法触碰,没有纸张柔软的质感,五个鲜红的大字如行云流水,自然映入眼眸,你的名字——《铁路建设报》。
    眼前的你,那么高冷,那么骄傲,遥不可及。
    待我仔细观察你的模样,你有四张面孔,每一张都精巧玲珑,各有姿色,从行业要闻到基层风采再到文艺长廊,如一年四时,你在同一个维度演绎四季不同的故事。
    眼前的你,有时正直勇敢得像个北方汉子,有时善感婉约犹如南方姑娘。
    而我还是一个初来乍到的毛头小子,刚刚迎来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铁路行业对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的家人一辈子都在铁轨和隧道间打拼,养活着一家人,从小就知道他们的艰辛与不易;陌生在于我的工作是铁路新闻采写,对这样一个十分专业的领域,该如何去写作宣传,我还是一头雾水,不知前路。头一回接触到的工作就与你密切相关,在电脑前,我就这么盯着你看了好几个钟头,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片如同海潮般汹涌而来,直击胸膛。
    眼前的你,像一片汪洋,包容万象,吸引着我前去探索,讲述一段和你之间的故事。
    头一回做基层铁路项目的通讯员,新闻宣传对我来说,几乎就像是眼前的一张白纸,不知该从何下笔。同行前辈告诉我说:“咱们搞新闻宣传的,主要阵地是基层一线,要把你的稿子宣传出去,靠的就是媒体这个平台。咱一局自己的媒体,就是铁路建设报,很多优秀的文章稿件都会发表到上面,多看,多学,它就是你最好的老师。”于是我背起相机,和工友一起去施工现场,记录他们挥汗如雨的瞬间,见证每一个工程节点的开通,以增长我的阅历;我阅读每一期你的内容,在成百上千的文章里积累知识文化,在字里行间体会你的情感表达,希望有一日能如你般博学。
    我暗自为自己定下了目标,努力工作和学习,依靠你给予我的力量和智慧,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在昆明的高原铁路线上,完成了我的第一篇稿子,忐忑不安地发给了上级宣传部门,几天后,宣传部回复说帮我把文章发到了《铁路建设报》上,迫不及待打开那一期的报纸,熟悉的标题、文字还有我的名字,心中的兴奋和成就感不言而喻。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文字,也是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认可,又惊又喜,那种体验从未有过。
    那时的你,是一位老师,让我有了力量,有了方向,也有了目标,学会了自立与自强。
    再见你时,烁玉流金。古城冒着火的八月,二百多名基层通讯员、新闻骨干从全国各地汇集西安,参加中铁一局新闻宣传培训班,我也有幸参与其中。教室门口,看到一摞摞报纸整齐地摆在红布桌上,似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随手拿起一份,才发现是《铁路建设报》,这感觉,像是从未见面的笔友,第一次触碰到彼此,柔软细腻,真实而感动。七天的课程,我对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见到了组建你的幕后团队,有阅历丰富的前辈,也有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们个个才华横溢,分工明确,又将自己毕生所学都倾注在你的身上。学习过程中,每个版面的编辑都带来了自己多年的经验与我们分享,从新闻采访、消息写作到摄影纪实,每一堂课毫无保留,精彩绝伦。他们称自己为“报人”,从你诞生至今,66个春秋,正是这一代又一代报人艰苦奋斗,一茬又一茬新闻人薪火相传,才将你孕育得枝繁叶茂。这趟西安之行,令我受益匪浅,我和你的距离,也更近了一步。
    这时的你,不再高冷,不再遥远,像个慈祥的长者,工作之中给我建议,前进路上给我鼓励,亲切又温暖。
    如今,我工作在基层,从起点开始,迈开步采访,拿起笔讴歌,积极反映一线铁路建设者的工作生活,以及他们为铁路事业所做的贡献。战地摄影记者卡帕曾说:“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现场不够近。”作为一名新闻人,必须要有强烈的敬业奉献精神;身在基层,必须埋下身子当地种,苦干实干。
    我想成为你身后千万的耕耘者之一,为你的繁盛出一份力。
    (作者单位:电务公司)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