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晴空万里。这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一个藏区腹地的施工新领域。在雅道线中铁一局施工现场,百米高空,技术员坚守岗位,检查指导;工人们移动挂篮、绑扎钢筋。焊花飞舞、机器轰鸣,构成了一幅热烈的施工大干图。
10月11日,甘孜州雅江县白玛营地,两河口水电站大坝填筑现场,彩旗林立,机器轰鸣。三公司雅道项目部工程管理部被四川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阳光下,奖牌闪耀着光芒,仿佛汗水与心血碰撞出的火花。
一
初入高原,选择坚守就是选择艰苦。2015年6月,当第一批中铁人不远千里、翻山越岭来到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扎巴地区的雅道工地时,面对无水、无电、无路、无网络、无信号的现实窘境,虽然一时之间如同大山般压得他们几乎喘不过气,但却没有难住这群常年奔波在祖国大江南北的筑路人。
藏区腹地,“走婚大峡谷”,“母系氏族社会遗存文化区”,不足200米的街道、凌乱而又简陋的石块垒砌的房子构成了方圆十几公里唯一的一座集镇——亚卓集镇。
没有饭店,十二元一天的苍蝇馆子是他们填饱肚子的地方;没有宾馆,七八个人,借住在业主的一间彩钢房里打地铺,仿佛时间一下子又回到了十几年前的住窑洞、打地窝子。
没有办公桌椅,他们围在一起端着饭碗蹲在地上讨论着当天的方案。白天所有人全撒在了一线,挥刀斩刺穿越荆棘勘察现场,晚上围绕在昏黄的烛光下审阅图纸、研究方案。
没有工人,他们自己砌墙、搬石头、抬水泥、拌混凝土。为了早早完成通往位于半山腰的营地便道的施工,领导带头、党员带头、团员带头轮流蜷缩在皮卡车里值班。
就这样,他们凭着铁军的执着和一腔热血,硬是用了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在距离施工现场一公里的半山腰建立了项目驻地、拌合站、炸药库,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别有一番景致的美丽家园。夏秋时节,满院满山的格桑花把这个小小的中铁家园点缀得格外温馨,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
二
奋战高原,铁军精神绽放光芒。身处巍巍川西,朝着家乡故园,这支铁军大声喊出了他们的名字:敢打硬拼,我们是一局;亮剑冲锋,我们为荣誉而战。这既是他们的心声,也是他们践行目标的宗旨。
工程测量充当了工程的急先锋。工程管理部测量主管周书光带领测量小分队,按照图纸,披荆斩棘、拔山涉水,衣服划烂了,手划破了,测量用的红布条紧紧地裹一下,继续干活,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他们明白:测量就是工程推进的航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他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在施工中,工程部长李宝斌对技术的要求几乎是苛刻的。多年从事桥梁施工的他,对于技术有着深刻的认识和领悟。对于每一个施工方案,他都亲自做好PPT,组织技术人员集中讨论、分析,人人参与、集思广益,确保方案在落实的环节中有依有据,没有丝毫的偏差。
质量是工程人的生命和底线。面对高原、高墩、高标号、机制砂混凝土泵送这一特殊要求,总工程师郑鹏哲主动请缨,组织工程部、试验室人员组成科研攻关小组,挑灯夜战,专题研讨,邀请专家,多次实验,现场比对。历经两月,最终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确定了最优化配合比,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提供了依据和保证。期间的苦和累,唯有他们心里清楚。试验室主任唐苗说,在那两个月里,做梦几乎都是试验数据、配合比、混凝土。
2017年11月中下旬,随着哈格大都特大桥的墩身顺利封顶,此时的川西高原夜晚的温度早已达零下十几度,刺骨的寒冷几乎把人封在了各自的屋里。然而,为了确保刚浇筑混凝土的温度和养护,工程部长(兼工经部长)尉亮亮带领技术人员连续几个晚上蹲守在百米高墩上,时时刻刻观察着混凝土的表层温度和变化。漆黑的夜晚,唯有高空中那闪烁的灯光给了夜的温度。
在这里,这群年轻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铁军,什么是铁军精神。三年来,三公司雅道项目部收获了诸多成绩:雅道线全线第一家进行特大桥桩基、主墩、承台、墩身施工。2016年,雅道项目部荣获四川省总工会“优秀施工班组”荣誉称号;工程管理部也连续两年荣获中铁一局三公司“铁成式班组”荣誉称号。
(通讯员 赵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