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一局建安公司西安火车站南侧车场改扩建施工掠影
“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2018年,一首《西安人的歌》火遍了网络和社交平台,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走进十三朝古都、新晋网红城市西安,来到承载西安历史与文化的明城墙和西安火车站打卡。
为了让这座有着87年历史的老车站焕发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从2014年起,对它的改扩建工程拉开了序幕。2021年9月1日,西安火车站南北站房顺利贯通,实现了旅客南北进出畅通目标。而由中铁一局建安公司正在施工的火车站南侧车场改扩建工程,因为直接关系到接驳地铁4、7号线,以实现国铁与地铁“零换乘”目标,将成为西安火车站整体改造施工倒计时中的最后关键一环。
9月1日,笔者走上建安公司新建的连接西安火车站南北广场的游客观光通道,俯瞰火车站南侧车场改扩建工地,只见这呈不规则三角区的基坑内大干正酣:土方作业、旋挖钻孔、钢筋绑扎、架体搭设……各专业衔接紧密,分散在各个作业点上的百余名工人正以争分夺秒的紧迫感推进施工。
“三角区要完成新建西安站市政地下通廊、地下进出站厅部分剩余主体施工,这也是我们目前全力攻坚的重点,从上面看这块地方貌似不大,但施工面临的挑战还是不小的……”一旁的建安公司西安站改车场项目总工程师田华说道。
极大的安全压力是三角区施工无法避开的坎。
基坑施工区域约12340平方米,距离正在建设的地铁4号线火车站站左线隧道最小距离为12.63米,底部距离隧道中心线的垂直距离更是只有4.25米,且基坑深度低于地下水位线8米,种种因素交织,倘若施工导致隧道出现问题影响地铁正常运营,后果将不堪设想。
难题再大也要想办法克服。经过多方论证,建安公司项目建设团队在靠近隧道一侧的施工中,除设置直径1000毫米的钻孔灌注桩外加预应力钢绞线锚索外,还搭设了最大宽度1.2米、最大高度3.7米的梁来达到增强结构强度减小对隧道的横向压力;并通过分级降水与水位监测相结合方式控制地下水位,引进专业监测单位采取信息化手段对隧道变形进行实时监控,对基坑影响范围内土层进行注浆加固,大大降低了基坑施工对现有地铁隧道中心线的影响。
施工防水也是项目在施工中关注的焦点。“既然在地下水位线以下施工,那么建成后的功能区域是绝对不能漏水。”田华介绍,在确立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体系外,项目部还采用高强度抗渗、防水混凝土,同时加上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防水涂料进行多重加持,确保水无法渗透。
而在项目常务副经理杨综纬看来,挑战性最大的还是在有效施工时间内,在看不见的区域实现与预留的三个地铁通道的精准接驳。“施工时间紧,周边交叉施工多,不容许我们有任何差错,也就是说我们只有一次接驳施工的机会,这就对施工测量精准度有非常高的要求。”
为此,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多次研讨各专业平面图和纵断面的结合关系,以做到熟练于心。心细如发的杨综伟除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控制点复测、做好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外,还积极会同中铁一局精测中心对测量结果进行复核,同时主动联系负责周边接口施工的单位,建立了每周一次的联测复核制度。
多措并举下,经过两个月的紧张施工,项目部最终于8月6日圆满实现一次性与预留的三个地铁通道的精准接驳目标。
那一天,平日工作中总是一脸严肃的杨综纬,在项目团队面前难得露出笑意:“再大的难题,只要用心,有恒心,看透本质,找准关键,就不怕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据了解,西安火车站改扩建主要包括西安站车场改扩建工程、新建北站房以及高架候车室三大部分,其中西安站车场改扩建工程包含车场(不含四电及配套范围)、站场雨棚、快速进站厅及地铁通道、市政及出站通道、市政天桥、太华路立交桥拆除与新建等内容,基本由中铁一局建安公司负责施工。
待改造任务彻底完成后,西安火车站将由原来的原来的6台11线增加到9台18线,年旅客发送量预计将达到4800万人次,成为拥有高架候车室、南北双广场、双站房、双地铁接驳、多通道、立体化、零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全力冲刺,中铁一局建安公司建设者们已先后于今年4月26日完成北侧车场新建6、7、8、9站台12道至18道的投入使用任务,5月31日完成地下市政通廊畅通任务,开启西安站“北进北出”模式。目前剩余的南侧车场1、2、3、4、5五个站台和地下进出站厅成为项目全力攻坚的目标。
为加快推进速度,项目部及时梳理施工任务,根据专业和施工区域的不同将整个剩余工程划分为四个工区,每个工区指定一名项目班子成员进行负责,全面履行对所管片区的生产组织、现场协调和施工计划落实,并配备工区长和一定数量的技术员,有效保障了各工区施工进度。
目前受场地限制,被划分为第一工区的市政地下通廊、地下进出站厅部分剩余主体工程(即三角区基坑内施工)作为项目重点突破的目标,在技术力量、人员机械和物资供应方面得到了优先充分保障,在技术方案指导下,各专业根据工序已形成立体化、流程化作业,掀起了施工大干的热潮。
优秀的项目离不开能打敢拼的团队。
项目常务副经理杨综纬,一有时间就泡在三角区基坑内,有次在查看施工时被泥浆里的钉子穿过雨鞋底,深深扎进脚掌。他咬牙拔掉钉子,像没事人一样继续在基坑里走动忙碌……几天后,杨宗纬被扎伤的腿脚麻木几乎失去知觉,不得已才去医院治疗。
“90”后小伙韩世聪是项目栋号长,为完成5·31市政通廊畅通任务,把早早就和妻子商量定好拍婚纱照的日子一推再推,就这样往后推了6次才抽出时间走进影楼。
工程部部长魏飞,基本每天都在工地现场,妻子前后5次来探望,却连他的人影都没见着,每次只能在宿舍帮魏飞把床单被罩和脏衣服洗完晾好,然后又一个人默默离开。
……
“不管是深夜现场工人熬红的双眼,还是雨天技术人员沾满泥巴的裤腿,或是飘扬在工地鲜艳的党旗,每次看到这些画面,我就不由得心潮澎湃!”
在项目党支部书记邢甲的办公室里,这位曾任建安公司党办主任的“性情中人”,给笔者翻看微信朋友圈他发布的照片时感慨道。
能造福家乡,让市民与游客们尽快能在西安火车站内实现国铁、地铁“零换乘”,是这群建设者引以为傲的根本,也是他们辛苦付出、勇往直前的动力。
继续查看邢甲的微信朋友圈,一句他“声明原创”的话,再次让人深感中铁一局建安公司建设者的豪迈:
“情系西安站改,笑时艰难险阻,好事赖多磨,明日君来看,不是旧河山……”
(通讯员秦雷卜邢甲本报记者黄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