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3日
工地里的烟火“食”光
赵亚维
文章字数:1007

  在中铁一局二公司长春地铁5号线项目部,最温暖的角落莫过于那方飘着饭香的食堂。来自陕西宝鸡的魏虎、杨柳夫妇,自项目破土动工便在此扎根,用灶台间的烟火,温暖着五十多位建设者的心。
  虎哥是个地道的西北汉子,大嗓门一扯开,整个项目部都听得见。他性格直爽,做事风风火火,同事们都爱喊他“虎哥”。而妻子杨柳却像春日里的柔风,内敛温柔,总默默在灶台边、案板前忙碌。一刚一柔的两人,在锅铲翻飞间配合得默契十足,将柴米油盐谱写成动人的工地“食”光曲。
  每周六清晨,虎哥总会揣着本边角卷起的笔记本,准时“闯”进办公室。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满了员工们平日的“碎碎念”:“小徐说想吃酸辣口”“小王念叨好久锅包肉”。他往凳子上一坐,嗓门洪亮:“赵主任,这周咱得换花样!天热,再弄点爽口凉菜开胃!”说着,粗大的手指在纸上划拉,列出拍黄瓜、凉拌木耳、酸辣土豆丝的菜单。赵主任笑着补充:“最近大伙干活辛苦,炖些大骨头补补?”虎哥眼睛一亮:“再配个冬瓜排骨汤,清热又解乏!”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将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新食谱敲定。那些精心研制的新菜品,总能让大伙在餐盘前眼前一亮。
  每月25日的伙委会检查考核,成了食堂的“改进大会”。技术员小逄笑着说:“虎哥,最近大伙反映食堂个别菜有点咸。”虎哥立刻扯开嗓子回应:“记下了!明天保准调整!”果然,次日的菜品咸淡适中。听说北方同事想吃面食,杨柳当晚就泡发酵母,虎哥则研究起揉面手法。没几天,食堂的蒸箱里便飘出花卷的麦香,餐台上摆着手擀面、韭菜盒子,引得大伙连连称赞。
  四季更迭,食堂的烟火里藏着独属于工地的浪漫。端午节前夕,杨柳的巧手在糯米、红枣与粽叶间穿梭,转眼间,玲珑的粽子便堆满竹匾。虎哥守在灶台前,看锅里的水咕嘟冒泡,粽香随着蒸汽漫过整个项目部。冬至时节,夫妻俩提前备好了猪肉大葱、韭菜鸡蛋、三鲜等馅料。下班后,大伙围坐在食堂,跟着虎哥学捏西北特色的元宝饺,杨柳则细心帮大家调整饺子褶子。当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咬开的瞬间,暖意顺着舌尖漫到心底,驱散了长春冬日的严寒。
  冬去春来,食堂墙上的菜单换了又换,唯有清晨五点准时响起的蒸笼声,暮色里飘出的饭菜香始终未变。这里没有精致的摆盘,没有华丽的装饰,却盛满了魏虎、杨柳夫妇的心意,更饱含着项目部以人为本的关怀。每一顿家常饭菜,都是无声的守护;每一道节日美食,都是温暖的慰藉。这一方小小的食堂,承载着工地上最朴实的幸福,也记录着一段段充满温情的工地“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