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中,公园深处的大树下坐着一位面容沧桑的中年男人,膝盖上放着一本翻开的书。夕阳渐渐落下,树和人的影子被慢慢拉长,一切都显得温暖而宁静。
霓虹流转、车水马龙。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我们游玩、娱乐、争论、相聚。有时竟开始害怕独处。因为一旦从人群中抽身或失去外在的刺激,便会被孤独和空虚所包围。在这种孤独和空虚中,我们惊慌失措。也许对很多人而言,这种空虚和孤独就是文学的开始,是文学在向我们招手。
人生的可能性太多太多,我们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其中一种,然后在既定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每个人的一生都有无数次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在原选择的基础上把我们带向更远的地方,就如时光不能倒转,我们也不能回去。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但文学给了我们体会不同人生、做出不同选择的可能性。在文学的思考中与自己对话、与自然万物对话,发现我的可能和世界的可能。“我笔下人物的行为或心理,都是我自己也有的,某些已经露面,某些正蛰伏于可能性中伺机而动。”真正的理解都难免设身处地,善如此、恶亦如此,否则便不能把世界看得如此透彻。在对话和思考中发现内心的山海、黑白,发现这片宁静下的无限生机与活力。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种宁静的力量带我们更好地成长,更好地体悟世界。让我们有能力静下来,去看种子发芽、去听草木生长,感受阳光温暖与雨水滋润、感受月色皎洁与星宿运转,发现心灵的自在和烂漫、发现万物可爱。
在文学思考中,没有你我他的区分,一切又回到圆融统一。在万物并发中发现个人的生机与变化,在草木生长中感受一瞬的永恒。世界在想象和可能中运转,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是什么样子。一切的变化和外在的事物都是可能性的具象化,一切的可能都来自于我的现实,而我也是现存世界的一部分。日升日落、月圆月缺,百年的变化中,新旧交替从未停歇。在时间的长河中,我如沧海之一粟,出现又消失。一切的纠结、烦恼和急躁也在这样的宁静中消散,剩下的只是对“自我”的理解和同情。在这种理解和同情中,争吵显得格格不入,微笑是对待世界和处理不同的最好方式。
夕阳西下,世界的另一个地方朝阳也在缓缓升起。太阳就是这样。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又是朝阳,每时每刻都在落下、又在另一个地方缓缓升起。某一天,夕阳的树影下再也见不到那辆轮椅和轮椅上的中年男人,但世界的另一个地方一个新的少年在成长、奔跑,那不是他,但那真的不是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