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几内亚的钢轨被烈日炙烤,你正在工地上挥汗如雨。视频里你黝黑的脸庞写满疲惫,却仍笑得明亮。今天,我想把漫过印度洋的牵挂,折进这封家书。
2021年深秋,你背起行囊飞往几内亚。我懂筑路人四海为家、使命在肩,行囊里装着比钢铁更沉的承诺。这次远行对你职业生涯意义非凡,可一想到你要奔赴陌生的国家、面对未知的疾病,我的心瞬间揪得紧紧的。你坚定地说:“老婆,放心吧,我定会全力以赴。”你眼里闪烁的光,比任何安慰都管用,那是与枕木、钢轨相伴多年,淬炼出的永不褪色的信仰。
在非洲修铁路,是与恶劣环境的较量,也是心灵的远征。红土高原暗流涌动,雨季沼泽让施工机械寸步难行。文化差异、语言障碍让沟通变得艰难,心理落差更让人无所适从。但我从不担心,在国内铁路建设的诸多项目中,你早已习惯与困难搏斗、同时间赛跑,那些积累的经验是你披荆斩棘的利剑。
异国的风里也有细碎的暖。你常提的司机安迪与你情同兄弟,你们把“安全第一”写进当地工友心里,像种子悄悄发芽;又把共建“一带一路”的使命刻进钢轨,让不同肤色的手紧紧相握,也为新运公司赢得口碑。每见你鬓角新添的白发,我便盼铁路早日贯通,盼你早归。
你缺席的日子里,家里的时钟走得格外迟疑。女儿指着地图问:“爸爸修的铁路能通到咱们家吗?”我教她写“几内亚”,画小火车:“等爸爸修好,火车就把他送回来。”婆婆念叨着回来要做手工臊子面;我妈常把你冬衣反复晾晒,这些小事裹着揉不散的惦念。
每晚睡前,我都会搜马西铁路的新闻,哪怕模糊的工地照片也盯很久。你初到几内亚时疫情猖獗,除了工程任务外还要构筑防疫堡垒。你们用手势比画讲防疫知识,踏勘密林沼泽。烈日下,你们用脚步丈量土地;星光里,你们对着翻译软件练习当地土语。蚊虫叮咬的夜晚,就着凉水啃法棍的晌午、反复核对坐标数据的凌晨,最终都化作奥维地图上精准的坐标。九十多个日夜,驻地的原始森林记住了你们的身影,马瑞巴亚港的潮汐记录着你们的坚守。当第一手地质资料备齐、营地选址方案确定时,你们的笑容比艳阳还灿烂。安全帽带在脸上留下的白色痕迹,成了筑路人最动人的“妆容”。
依托马西铁路项目,你们争取到科纳克里大学实训基地建设机会。当时从国内赴几的仅6人,缺翻译、少技术、施工设备也不全。白天,你们手把手教工友拧螺栓,用树枝画机械运行原理,把“责任”“精准”刻进他们心里;晚上整理施工资料,制定工作计划。历经三个月奋战,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那封来自校方的感谢信,比任何褒奖都有分量。
现在,马西铁路建设进入攻坚阶段,每当遇到困难,你总轻描淡写“不算啥”,可我知道背后藏着太多苦与难。即便施工环境艰苦,中铁人也从没让架梁进度落下。非洲的夜里,疟蚊盘旋、毒蛇蛰伏,湿热气候让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沉重,可你们依旧坚守,以单班5.4公里的铺轨速度,书写着中国基建的硬核实力。回到办公室,你还得:调整施工计划、审批方案、协调线下单位……只要是你认定的事,就一定会拼尽全力做到最好。
你橘红色的工装被汗水浸透,在烈日下凝结出盐霜,像枚勋章;熬得通红的双眼紧盯施工图纸,眼底满是执着。那场疟疾,你连续两天39度高烧不退,却还挂着吊瓶接工作电话。我哭着劝你回国治疗,你却说:“工期不等人,我不能掉链子。”那一刻,我真正懂得了筑路人的担当,懂你常说的“筑路人的时间,永远跑在工期前面”。
八小时时差,是最长的思念单位。视频常卡在“正在连接”界面;好不容易接通,又会听见:“周总,去工地的车等你呢”,你匆匆一句“照顾好自己和孩子”便奔向工地。我懂你那些没说完的话里藏着的牵挂,也懂“我这边都好”的背后,是无数个想念家人辗转难眠的夜晚。这些细碎的片段拼成的思念,比钢轨更擅长丈量距离。
如今,马西铁路的通车指日可待。这五年,你们在非洲大地创造了太多奇迹:建起了首条智能化焊轨生产线,让短轨变成绵延的长钢轨;独创“反拖拉临线铺轨法”,让双线铺轨效率翻倍,这些成果背后,是“开路先锋”用坚韧写就的传奇;你们把中国标准、技术和智慧镌刻在这片热土上。每次听说你们“漂亮地拿下”一个又一个关键节点,我们在国内都跟着提神镇气!我们为你骄傲,更为所有在非洲的中国建设者骄傲。现在,我们最期待的,就是听见马西铁路第一列列车鸣笛启程的喜讯,听你讲更多钢轨上的荣光故事。
老公,你们在非洲铺下的每一根钢轨,挥洒的每一滴汗水,都在为中非友谊的钢铁纽带添砖加瓦。你在万里之外筑路,我在国内岗位坚守,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铁路事业贡献力量。前路或许还有荆棘,但请记得,家中的暖灯永远为你守候。
家里一切都好,无需挂念。“老公,加油!我们等你载誉归来!”愿这话化作清风,为你拂去疲惫,伴你直至凯旋。
爱你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