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5日
心上的家
文章字数:1160
  田 伟
  父母从农村老家搬进城里之后,我心里总像空了一块。我一直想写点什么来纪念,因为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正随着老宅的易主和荒芜,在我记忆里一点点模糊、陌生。可奇怪的是,越是模糊,回去看看的念头就越是强烈,仿佛有根无形的线,一头系着我,另一头,就拴在那爬满藤蔓的院墙上。
  其实,我一直有些担心,因为父母的这次跨越实在太大了。毕竟,安土重迁的传统与飞速发展的时代之间总是有些格格不入,离开了土地的农民与开始融入市民生活之间还是有些差距。
  今年六月底,我从中铁一局G30连霍高速改扩建10标项目退休,回到城里居住。由于家中变化太多,在外经历了太多,让我慢慢想起了老宅,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杏林镇龙山村。农村的那个老宅已经卖出了,现在处于闲置、荒芜状态。之前回去的几次,愈发对那里陌生起来,荒芜的院子,爬满每一处空地的藤蔓,已经让我再难以认出它原来的样子了。
  退休之后,我有更多的时间与父母相处,谈得最多的还是过去在村里的生活。那时的天很蓝,庄稼茂盛,人们慵懒却自在,农忙时一起在田里挥洒汗水;农闲时一起在炕头消磨时间。连我们小孩也觉得这样的时光美好而悠长。电视上的节目不多,没啥选择余地,却也看得津津有味,有段时间,我沉迷于电视,写作业都要看着电视。
  每次站在老宅前,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情感,这里曾是我学生时期成长的地方,承载了太多的故事。
  上初中的时候,我曾困惑过,我艰苦学习,是为了什么?未来的我会从事什么工作?视野狭窄,见识有限,是我那时的写照。那段时间,我是很迷茫的。但有家人陪伴,每天可以回到家,就觉得很充实、很幸福,也就没有觉得那么苦了。现在想来,我的那些辍学外出打工的同学,是多么辛苦与不易。我现在也在初中的同学群里,面对他们的生活,他们的艰辛,他们的奋斗,我竟无言以对。我们已经在不同的道路上走得太久了,都有些陌生,彼此难以理解,也许能形成共识的就是——生活的艰辛,家庭的可贵吧。
  后来上了高中,开始住校,我渐渐地离开家了,而且越来越远。一两个礼拜回一次家,还总是行色匆匆。农活还干着,却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看到父母的辛苦,我每次要学费时,总觉得惭愧——没有为家里赚钱,还不断消耗家里的财富。这样的消耗,什么时候是个尽头!上了大学,这种感觉因为距离的遥远而逐渐淡漠,加之回家次数更少,对家里的情况也没有太多了解了,似乎我已经不属于这里了。
  离开大学校园,顺利加入中铁一局工作。由于工作性质,常年南征北战,跟随单位到全国各地参与各种建设。我对家的记忆就越来越模糊了,感觉自己已经难以融入这里了,就连说话的语气也是这样了。
  人到中年,人生的各种滋味都体会到了,对家的感觉愈发炽烈,回家的冲动时时激动着我。以前还觉得自己不能为家里做些什么,现在我觉得我可以为家里做很多,也愿意做很多。
  原来,家一直在那里,只要有人在,就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