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中秋节了,刚好有点时间,我骑着单车去看望中铁一局退休的老师傅吹志英,他曾是我们单位小有名气的高级装吊工。
认识吹师傅是在侯月线沁水河大桥工地,跟他熟识是因为我们来自共同的地方——陕西省岐山县,也就是《封神榜》“凤鸣岐山”的那个“岐山”。他家在孝子陵公社刘家源大队,我家在凤鸣镇刘家河大队,现在都叫凤鸣镇召亭村。
从1992年8月到1999年年底,我俩在桥二队沁水河大桥,桥二公司咸阳渭河斜拉大桥,武汉三金潭立交桥,重庆双龙堡大桥、寸滩大桥、北碚嘉陵江大桥等项目一起工作和生活了七八年。那时候在工地,他的倔脾气尽人皆知,但他也教会了我很多,当年兰州铁路技校毕业的学生,如唐勇、杨有利、吉俊华等,都非常尊重他,一口一个“吹师傅”叫着。现在他的这些学生也都五十多了,有的成了省级劳动模范和中国中铁劳模,有的成了项目书记、领工员,大家见面时还经常会提起吹师傅。
那天,找到吹师傅家时,他正在门口一块小小的菜园里种苜蓿。我高喊了一声:“吹师傅!”他立即笑吟吟地站起来:“小陈,你咋来了?一听声音就知道是你。”
二十多年没见了,他变化不大,只是头发白了,走路也不太利索。坐在他家沙发上,他激动地拉着我的手,眼睛里闪出泪花。
他给我讲退休前几年的故事;讲当年在工地如何教年轻人拼塔架、拉缆索吊;讲退休后回老家都干了啥,讲县上退休的老同志如何在县城大十字的银行门口集中交流;讲他的家庭现状,讲到两个儿子时满脸都是笑容,大儿子阿龙现在是项目经理,已经干了好几个大项目了,二儿子在中铁机筑处上班,现在在新疆。两个儿子,一个在宝鸡买了房,一个在县城买了房,孙子们都上学了,他老两口在老家过着清闲的生活……
到饭点了,吹师傅喊老伴在家里做饭招待我。我连忙摆手说:“不做了,我请您到附近的长虹街道吃饭。”他们爽快地答应了。
出门时,我看了看吹师傅的家,院子后面一个二层“洋楼”,前面是一个“丁”字房,可能是厨房和卫生间,院子看起来虽然有些年头,但非常干净整洁,是一个温馨的小院。
我们花了百十块钱,就点了满满一桌,有西府和盘、油炸豆腐丝、蒜泥羊血,还有几串烤肉和烤馍,最后上了三盘岐山“一口香”臊子面。吹师傅说:“我就爱吃面!”
那天,吹师傅非常高兴,临走时说:“有时间,一定来。下一次,在家里我请你喝酒!一个月退休金4000元,花不完!”
出门时,外面降温了,下起了丝丝秋雨。
吹师傅再次叮咛:“注意安全!”
我笑答:“保重身体,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