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的地图上,蜀山南只是一个坐标点;
但在我们眼里,它是一片正在孕育未来的土地。
这里的日出伴着桩锤的轰鸣,
夜色里闪烁着施工灯的微光。
我们在泥土里种下根,
在晨光中点燃希望,
把青春刻进一段轨道的起点。
天色还没完全亮透,空气里带着湿润的泥土味。
蜀山南的晨风很轻,却能吹得人打个精神。
第一声桩锤落下——
低沉而有力,
顺着地面传开,像是对大地的一声问候。
桩基是这片工地的“根”。
它要穿过一层层泥土,扎得越深越稳,未来才能托起更多的重量。
看着一根根钢桩落下,
心里会生出一种踏实感——
仿佛能看见它们在地下悄悄延伸,
把土地与未来牢牢系在一起。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
“为什么要来这里?
为什么选择在烈日下、泥地里忙碌?”
可每当听到桩机的轰鸣,
我就明白了——
那不仅是钢铁敲击土地的回响,
更是我们这一代人与城市对话的方式。
我们用桩基回答未来,
用汗水兑现承诺。
太阳缓缓升起,
光线落进场地。
钢筋笼上挂着昨夜的水珠,
被照得闪亮。
年轻人就像这样的早晨——
新鲜、明亮、带着热气。
有人在泥地里校准标尺,
手套沾满湿泥,却只是抹一抹便继续画线;
有人攀上桩机,
手心的汗在扶手上留下深印;
有人把安全帽往下一按,
水珠顺着面颊滑落,被尘土染成一条淡淡的泥痕。
机器的轰鸣、钢材的碰撞、工友的喊声——
混在一起,
像一首不需要指挥的交响曲。
傍晚,灯光一盏盏亮起,
把工地染成温暖的颜色。
塔吊在夜空中静静指向蓝图,
机器安静下来,
只有风还在场地里穿梭,
吹动悬在高处的安全旗。
地下的根依旧守护着,
地上的光会在明天一早再次降临。
我们干的事,其实很简单——
在土地里埋下根,
在时间里留下光。
根会托起未来的城市,
光会照亮每一个从这里出发的人。
当有一天,
这里列车穿行、灯火通明,
人们或许不会记得我们是谁,
但他们脚下的每一步,
都有我们的根在托举;
他们眼里的每一道晨光,
都有我们曾挥洒的热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