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4日
厦门地铁3号线南延段:多维发力筑牢安全建设屏障
文章字数:1666
  在厦门岛南部地下,盾构机稳步掘进,管片拼装精度控制在毫米级,深基坑监测数据持续稳定。这一平稳建设态势的背后,是中铁一局厦门地铁3号线南延段项目构建的全链条安全管理体系。项目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为核心,通过知识赋能、实战锤炼、内外联动,将安全理念融入建设每一环,为地铁建设保驾护航。
  以赛促学强基础 实战演练练硬功
  安全建设的核心在于全员安全意识与技能的提升,为此,南延段项目通过“知识竞赛+应急演练”双轮驱动,让安全能力从“纸上”落到“实处”。
  在安全知识竞赛现场,当贴合施工实际的问题抛出后,选手们迅速抢答、对答如流。竞赛设置安全知识抢答、技能实操比武、图片隐患排查三大环节,内容覆盖施工安全、消防安全、应急救援、职业健康等核心领域,既打破了安全学习的枯燥感,又点燃了建设者的学习热情。“以前看安全手册觉得乏味,通过竞赛比一比,知识点记得特别牢。”一位一线工人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竞赛不仅提升了全员安全知识储备,更在项目内部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推动“人人讲安全”从口号变为自觉行动。
  应急处置能力直接关系到突发状况下的人员安全,因此,项目部将实战演练作为重中之重,常态化开展消防应急救援、临电安全处置等专项演练。在临电安全演练中,模拟电缆破损致电工“触电”倒地场景,工友们立即切断总电源,用干燥木棍挑开带电电缆,随后规范开展初步救治,整个流程衔接有序;消防演练中,建设者们实操灭火器使用、模拟火场逃生,熟练掌握关键逃生与救援技能。通过“沉浸式”实战模拟,项目明确了“先断电、后救人、再排查”等应急处置原则,让应急技能从“纸上谈兵”变为“实战本领”,为应对突发风险筑牢第一道防线。
  专家赋能提效能 温情关怀暖人心
  在夯实全员基础能力的同时,南延段项目通过“外部专家指导+内部人文关怀”双向发力,既提升安全管理专业度,又守护建设者身心健康,构建起全方位安全保障网。
  为破解安全管理中的痛点难点,项目常态化邀请行业专家开展专项培训,采用“主会场+视频分会场”模式,实现参建人员全覆盖。培训中,专家们围绕“大型吊装设备安全管理”“畅通生命通道”等主题,结合实际案例细致讲解,参建人员通过实时提问互动,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困惑。“专家结合案例讲规范,比单纯看文件更易懂,很多疑问都得到了明确解答。”项目安全负责人表示,专家培训不仅提升了全员安全管理素养,更推动管理模式从“被动整改”向“主动预防”转变,为施工安全高效推进提供了专业支撑。
  高温天气是夏季施工的一大安全隐患,六月的厦门地表温度时常突破40℃,项目部精准推出“高温送清凉”系列关怀举措。每天安排管理人员熬煮绿豆汤并逐一分发到一线工人手中;施工现场的临时休息区里,藿香正气水、风油精、凉茶等防暑物资储备充足。同时,项目部还实行“早出工、晚收工、中间歇”的弹性工作制,避开中午11点至下午3点的高温时段露天作业,并在施工区、生活区设置遮阳休息点与降温设备,安排专人定期监测工人身体状态。“项目部既送清凉又调时间,让我们干活更舒心、更安全。”来自四川的一位钢筋工李师傅说道。这份人文关怀,从根本上减少了因疲劳作业、高温不适引发的安全风险,让安全保障更有温度。
  健全机制固成果 坚守初心护前行
  从知识竞赛的智慧碰撞到应急演练的汗水付出,从专家培训的专业引领到温情关怀的暖心守护,南延段项目的安全管理已形成“活动促安全、安全促生产”的良性循环。如今的施工现场,建设者们能准确背诵安全规范、熟练操作应急设备、主动排查身边隐患,安全不再是墙上的标语、纸上的制度,而是融入血脉的职业素养。
  当前,厦门地铁3号线南延段建设正稳步推进。项目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把安全管理成果转化为长效机制,通过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强化日常监督检查、深化全员安全培训等举措,持续夯实安全基础,让“安全第一”的理念照亮地铁建设的每一步。
  地下脉络不断延伸,安全防线始终坚固。中铁一局厦门地铁3号线南延段项目以扎实的行动、创新的举措、持久的坚守,为厦门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书写着“安全为基、质量为本”的合格答卷。 (通讯员 张昕睿)